• 回到顶部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陕西旅游再闯IPO:《长恨歌》经久不衰,第二增长曲线存亏损隐忧

2025-07-16 15:52
浏览量:0
近日,运营中国首部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陕西旅游(870432),在历经中介被调查、业绩波动与主动撤回上市的三年蛰伏后,再次冲刺沪市主板IPO获受理。

近日,运营中国首部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陕西旅游(870432),在历经中介被调查、业绩波动与主动撤回上市的三年蛰伏后,再次冲刺沪市主板IPO获受理。

“斯山为大幕,斯水作舞台,斯地真历史,借我入戏来。”《长恨歌》总策划、原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下称“陕旅集团”)董事长张小可曾这样评价陕西旅游。

戏中,陕西旅游坐拥余音绕梁的《长恨歌》;戏外,陕西旅游身为陕西省国资委实控企业,正试图打破陕西省旅游公司的亏损困局。

业绩反转成再闯关底牌

所谓“六宫粉黛无颜色”,2024年陕西旅游归母净利润突破5亿元大关的同时,陕西现有的三家旅游上市公司西安旅游(12.580, 0.03, 0.24%)(000610)、曲江文旅(10.770, -0.03, -0.28%)(维权)(600706)及西安饮食(8.550, 0.05, 0.59%)(000721)同年合计归母净亏损超5亿元。

经历2020-2022年的疫情对文旅行业的沉重打击,在文旅公司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依托华清宫和华山等优质旅游资源的陕西旅游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虽腰斩至3亿元,但其净利润仍有2897万元,直到2022年才出现主营业务的亏损。

图片来源:陕西旅游招股书,下同

2022年12月管控放开后,公司2023年营收直接翻了近5倍,从2022年的2.24亿元飙升至10.71亿元,归母净利润也直接从亏损0.74亿元增长至盈利4.18亿元。

据其更新的招股书,陕西旅游2024年实现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16.18%;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20.26%;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71.1%,高于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值56.62%。

《财中社》注意到,其业绩支柱来自两大核心资产:中国首部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领衔的旅游演艺板块贡献7.39亿元收入,占总营收59.74%,综合毛利率79.41%;被称作“世界索道建设奇迹”的华山西峰索道及华威滑道等旅游索道业务创收4.56亿元,占比36.85%,综合毛利率65.19%。

诞生于2006年的《长恨歌》在近20年间通过冬季版更新、舞台技术升级和演员梯队建设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创新,甚至2017年颁布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的3项国家标准也均以《长恨歌》的管理和服务为蓝本。

从《长恨歌》的观看人次就可见陕西旅游业绩“扛把子”的火爆程度。疫情以前的2017-2019年,《长恨歌》的观看人次为67万、79万和78万人次;疫情后的2023-2024年,《长恨歌》观看人次暴涨到214万和249万人次。

同样,华山西峰索道疫情后也迎来了一波业绩增长:2017-2019年,乘索人次分别为236万、251万、280万人次;疫情后的2023-2024年,乘索人次增长至336万和371万人次。

“全靠同行衬托”

相比之下,其他3家由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掌控的“曲江系上市公司”陷入运营困局,在疫情之后的表现不如陕西旅游,运营模式和主营业务的短板愈发明显。

2022-2024年,西安旅游分别实现营收3.96亿元、5.5亿元和5.82亿元,归母净亏损分别为1.67亿元、1.54亿元和2.6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489万元,同比下降27.4%;归母净亏损3232万元,同比下降7.32%,亏损的势头仍未止住。

西安旅游目前主营业务主要有酒店业和旅行社两大传统板块,2024年酒店业实现营收1.36亿元,毛利-1489万元;旅行社业务实现营收3.87亿元,毛利仅1803万元。随着旅行社规模扩大、资产减值和酒店业务投资不达预期,西安旅游最近五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与此同时,西安饮食自2021年便开始亏损,2021至2024四年累计亏损已超6亿元。

而坐拥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和西安城墙等知名网红景区的曲江文旅日子也不好过,2022-2024年,其分别实现营收8.9亿元、15.04亿元和12.53亿元,归母净亏损分别为2.49亿元、1.95亿元和1.3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下降23.67%;归母净亏损4361万元,同比下降2162%,跟西安旅游可谓“难兄难弟”。

曲江文旅主营业务由酒店餐饮和景区运营管理构成,2024年分别占据其营收的22%和52%,利润占比分别为6.62%和72%。公司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后疫情时期逐渐暴露缺点,只收取景区的固定管理酬金,而未能吃到门票营收增长的红利。其拖欠账款也成一大问题,控股股东西安曲江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因相关欠款方未能及时还款,导致其持有的1600万股公司股票被司法冻结并拍卖。

上市长跑屡遇波折

在同行上市公司的衬托下“一枝独秀”的陕西旅游,其IPO的进程却并不顺利。

成立于1988年的陕西旅游,为陕西老牌文旅国企,其资本化征程始于2017年1月新三板挂牌,同年7月即启动上市辅导。2020年12月,公司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但因合作机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被立案调查而中止。

2022年4月,陕西旅游的IPO审查恢复,但因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公司业绩骤降,归母净利润亏损0.74亿元,最终于同年7月主动撤回申请。

2023年陕西旅游业绩触底反弹,同年12月,公司再次启动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35.680, -0.07, -0.20%)(601995)。历经1年半,公司主板IPO再获受理。

此次IPO重启背后,是陕旅集团对省级旅游资本平台的迫切需求。公司控股股东陕旅集团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54.28%股权,而陕旅集团则为陕西省国资委全资控股,公司实控人也为陕西省国资委。

据更新的招股书,陕西旅游本次拟募资15.55亿元,其中逾半数资金(7.29亿元)投向泰山秀城二期项目。公司首次IPO时,曾将泰山秀城一期项目作为募投计划之一,即使首次IPO失败,也仍完成了一期项目。足以证明,该项目承载着公司跨区域复制“华山经验”的野心,以与文旅资源更丰富的“曲江系公司”相竞争。

但经营数据揭示严峻现实。一期项目运营主体陕旅(泰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累计净亏损超5700万元;核心剧目《铁道游击战》上座率仅11%-14%,远低于《长恨歌》的47%-87%。为分担风险,2024年11月公司引入泰安市财政局旗下山东泰山财金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演艺公司共同开发《鲁智深》《山海秘境》等新剧目。

资源枷锁下的陕西旅游

如今,旅游消费亦呈复苏甚至爆发态势,最近的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

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2025年春节假期,该省51个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共791.3万人次,同比增长3.11%;旅游经营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6.26%;全省营业性演出总场次达2439场,同比增长203.23%。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片向好的市场和业绩之下,目前陕西旅游仍面临多重不可控风险。陕旅集团旗下区域性OTA平台骏途网(839202)业绩经历断崖式下滑,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5.84%至2.32亿元;归母净亏损3391万元,同比增亏673%。陕旅集团亟需陕西旅游扛起大旗。

但陕西旅游核心资产《长恨歌》的演出场地依托华清宫景区,合作协议期限仅剩9年(2034年8月5日到期),同时公司提示称,《长恨歌》长期运营所积累的市场期望与品牌定位也可能限制其持续创新,存在观众审美疲劳和市场吸引力下降的潜在风险。

而西峰索道及华威滑道的特许经营权分别将于2047年、2046年到期。更严峻的是,华山景区资源有偿使用费政策尚未落地,公司虽已按索道收入10%比例计提成本,但若未来资源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高于计提比例,或将冲击公司现金流。同时,索道票价由政府定价的模式,也使公司丧失价格调整主动权。

“天生丽质难自弃”,对于陕西旅游而言,此次IPO不仅是融资通道,更是检验其从门票经济依赖者转型为文旅内容输出者的试金石。若成功上市,陕西旅游或将改写陕西省旅游上市公司“全体亏损”的尴尬局面。

陕西旅游要跳出单靠华山与华清宫吃饭的现状,亦仰仗于其复制“华山经验”的泰山项目的成败。未来,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还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仍待“七月七日长生殿”。(财中社)

 

推荐话题

更多 >>
  • 陕西旅游再闯IPO:《长恨歌》经久不衰,第二增长曲线存亏损隐忧

    近日,运营中国首部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陕西旅游(870432),在历经中介被调查、业绩波动与主动撤回上市的三年蛰伏后,再次冲刺沪市主板IPO获受理。

    3 2025-07-16
  • 围标串标 山西国图建设公司被禁3年内参加全军采购

    7月16日,军队采购网发布《关于对山西国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失信处理公告概要》。公告显示,因围标串标,根据军队供应商管理相关规定,禁止3年内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的处理。在禁止期内,法定代表人冯世龙控股或管理的其他企业禁止参加上述范围军队采购活动,授权代表刘斌禁止代理其他供应商参加上述范围军队采购活动。

    2 2025-07-16
  • 暑期旅游市场热浪涌动:品质消费崛起与监管升级并行

    随着全国中小学陆续放假,2025 年暑期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文旅部数据显示,7 月以来全国 A 级景区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长 28%,亲子家庭、毕业生群体成为主力客群,带动研学旅行、避暑康养、文化深度体验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然而,部分景区超负荷运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同步显现,文旅部联合多部门启动专项整治,全力守护游客 “安心游”。

    2 2025-07-16

热门排行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