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遭遇政策"急刹车":行业阵痛背后的转型阵痛
分布式光伏行业在经历了十年狂飙突进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调整阵痛。今年初,《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与国家能源局136号文相继出台,对光伏电站开发模式进行全面改革。政策调整直指行业痛点——新能源消纳难题,但也在短期内引发市场剧烈震荡。
政策调整动因:消纳压力倒逼行业转型
截至2024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已达3.7亿千瓦,较2013年底激增121倍,占光伏总装机的42%。然而,装机狂飙的背后是日益严峻的消纳矛盾。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弃光率反弹至2.7%,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弃光率甚至超过10%。
“分布式光伏过去‘野蛮生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专家李明(化名)指出,政策调整的核心逻辑在于重构市场规则:一方面,通过取消工商业分布式全额上网、限制余电上网比例,强制要求项目与用电负荷匹配(即“自我消纳”),缓解电网压力;另一方面,136号文废止保障性收购政策,将新能源电力全面推向市场化交易,通过电价波动倒逼企业提升消纳能力。
行业阵痛:工商业项目首当其冲
政策落地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迅速降温。浙江某光伏开发企业负责人坦言:“过去依赖全额上网模式的项目收益率骤降30%,大量已备案项目面临重新评估。”据行业测算,若严格执行“自我消纳”要求,工商业项目需将自发自用比例提升至70%以上,这对企业用电稳定性提出严苛要求,部分高耗能企业厂房屋顶资源价值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户用分布式光伏虽暂未受直接限制,但隐忧已现。山东户用光伏经销商王先生表示:“电网公司对户用并网审批明显趋严,部分县市甚至要求配套储能。”随着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15亿千瓦,户用光伏能否长期豁免于消纳考核,仍是未知数。
破局之道:政策亟需系统性配套
面对行业困局,政策制定者与市场主体均在探索转型路径:专家建议加快配电网升级,推广“隔墙售电”模式,同时完善分时电价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分布式光伏与负荷曲线匹配。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提出,可试点“分布式光伏+储能+需求响应”聚合商模式,提升系统灵活性。
“单纯卖电的模式已走到尽头。”某头部光伏企业战略总监指出,未来分布式光伏需与综合能源服务深度融合,例如结合充电桩、氢能制备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提升项目经济性。
尽管当前政策对户用网开一面,但行业普遍认为应提前建立市场化机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建议,可探索户用光伏参与虚拟电厂交易,或通过绿证交易实现环境价值变现。
尽管短期阵痛难免,但多数业内人士对行业长期发展保持乐观。能源转型委员会分析师张莉认为:“政策调整实质上是为分布式光伏划定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未来具备真实消纳能力的优质项目将脱颖而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随着2024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全面铺开,分布式光伏或将迎来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折点。能否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找准定位,将成为决定行业命运的关键。
-
拒不签订履行合同 黑龙江汇煜能源集团被暂停全军物资采购资格
5月7日,军队采购网发布《关于对黑龙江汇煜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暂停处理公告概要》。公告称,因拒不签订履行合同,根据军队供应商管理相关规定,自2025年5月7日起暂停其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넶0 2025-05-07 -
多家农商行陆续宣布脱离省联社,广东农商联合银行渐行渐近
在广东省多家农商行陆续宣布脱离省联社,划归政府管理后,近日,广东省联社在披露的2024年年报里透露,“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这也许意味着,广东即将在广东省联社基础上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넶0 2025-05-07 -
年报“难产”被立案调查 谁在导演ST新潮竞争要约幕后大戏?
A股年报披露收官,多家上市公司因年报“难产”在五一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被停牌并于当晚公告遭立案调查,ST新潮(600777.SH)便是其中之一。这家曾经几度易主又新上演A股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案的老牌上市公司,如今还身处内部治理缺陷和外部争夺控制权的多重漩涡之中。
넶2 2025-05-07
- 2025-05-07
- 2025-05-07
- 2025-05-07
- 2025-05-07
- 2025-05-06
- 2025-05-06
- 2025-05-06
-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