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环保公司竟成“污染推手”,保定垃圾倾倒监管困局与行业反思

2025-10-30 11:11
浏览量:0
2025年10月24日,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丰台滑雪场越野场附近,数十米高的垃圾山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绵延铺展。挖掘机的铁臂正将一车车生活垃圾推入巨型土坑,绿色的渣土车往来穿梭,将黄土覆盖在垃圾表层——这不是正规的垃圾处理场,而是保定市地源环保科技公司涉嫌非法掩埋、倾倒生活垃圾的现场。

2025年10月24日,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丰台滑雪场越野场附近,数十米高的垃圾山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绵延铺展。挖掘机的铁臂正将一车车生活垃圾推入巨型土坑,绿色的渣土车往来穿梭,将黄土覆盖在垃圾表层——这不是正规的垃圾处理场,而是保定市地源环保科技公司涉嫌非法掩埋、倾倒生活垃圾的现场。

 

环保企业的“黑色反转”:从治污者到排污者

“环保公司不环保”的悖论在保定这起事件中暴露无遗。据现场画面显示,该公司将生活垃圾直接填埋于露天坑塘,仅用黄土简单覆盖,现场无任何渗滤液处理、臭气收集设施。这种粗放的处理方式,与生态环境部倡导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垃圾处理原则背道而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保定市近年来正着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的生态化转型。位于东风路与东二环交口的原垃圾填埋场,通过堆体整形、生态覆盖等工程,已从“垃圾山”变身“城市绿肺”,实现了填埋气体100%收集和渗滤液全封闭导排。而地源环保科技公司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对这种转型成果的公然漠视。

类似的“环保悖论”在全国并非个例。四川遂宁某环保公司曾以“土壤改良”为幌子,7年间非法倾倒10.51万吨污泥,污染近200亩土地,其中包含115.4亩基本农田。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行业痛点:部分企业借“环保”之名行污染之实,利用监管漏洞赚取黑心利润。

 

监管盲区与执法困境:垃圾倾倒为何屡禁不止

保定垃圾倾倒事件的发生,暴露出环境监管的多重漏洞。从地理上看,清苑区丰台滑雪场区域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带——既非城市核心区的严格管控范围,也未被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这种空间上的监管缝隙,为非法倾倒提供了可乘之机。

执法层面的困境同样突出。满城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乡村垃圾倾倒案时发现,尽管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已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履职,但相关部门仍未在法定时限内回复整改。这种行政效率的滞后,使得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及时遏制。

技术手段的应用不足也加剧了监管难度。与兰州窑街煤电集团非法倾倒工业固废案中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的精准监管相比,保定此次事件的发现更依赖群众举报而非主动监测。这反映出基层环境监管在技术装备、人员配备上的明显短板。

 

生态代价与社会影响:被垃圾侵蚀的家园

垃圾非法倾倒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生态角度看,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甲烷(一种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25倍的气体)和恶臭气体,同时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清苑区望亭镇臧庄村的案例显示,被垃圾填满的排水坑已导致夏季积水无法排出,恶臭弥漫数里。

对当地居民而言,垃圾山不仅破坏了生活环境,更冲击着他们的心理防线。丰台村村民在网络投诉中直言:“绿水青山被垃圾吞噬,成堆废弃物暗藏污染危机。覆土掩埋实为生态炸弹。”这种家园被侵蚀的焦虑,在保定并非孤例。

从经济成本看,垃圾污染的治理代价远高于合规处置。浙江嘉善曾发生一起跨省垃圾倾倒案,犯罪分子非法倾倒1.4万余吨垃圾,最终造成公私财产损失1205.89万元,而生态修复费用更是高达千万元。保定此次事件的后续治理,无疑也将耗费大量公共资源。

 

破局之道:从末端执法到系统治理

要破解垃圾非法倾倒的困局,需构建“预防-监管-修复”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在预防环节,应借鉴上海对建筑垃圾运输的“电子台账+视频监控”管理模式,对垃圾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追踪,杜绝“黑车”“黑站点”的生存空间。

监管层面,需强化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昆山生态环境局在查处上海御仓合建材有限公司非法转移建筑垃圾案时,迅速联动公安、城管、海事等部门,实现了从线索发现到证据固定的高效协同。这种“大环保”执法格局,值得保定借鉴推广。

技术赋能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关键。保定市可引入卫星遥感定期扫描、无人机常态化巡检等手段,对重点区域进行“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同时,借鉴满城区检察院的做法,运用无人机航拍、测亩仪测量等技术固定证据,为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必须“既罚违法者,也罚失职者”。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非法倾倒行为顶格处罚;另一方面要建立环保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将违法企业纳入征信系统,提高其违法成本。

 

结语:别让垃圾倾倒成为城市的“生态伤疤”

从保定原垃圾填埋场的“生态逆袭”,到地源环保科技公司的“污染倒退”,这座城市的垃圾处理史,折射出中国环境治理的复杂历程。垃圾非法倾倒看似是局部事件,实则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当务之急,是对此次事件进行彻查,不仅要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更要完善监管体系的漏洞。唯有如此,才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真正实现从“垃圾围城”到“生态围城”的转变,让每一座城市都能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中闻世界)

推荐话题

更多 >>
  • 溜溜果园“死磕”上市,上半年净利润增长75%,安徽老板对赌进入倒计时

    在招股书失效12天后,“溜溜梅”的运营主体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溜溜果园”)再次向港交所冲刺。

    10月28日晚,溜溜果园重新递交了招股书。最新招股书披露,2025 年上半年,溜溜果园收入和净利润均延续高增长态势,其中收入同比增长25%;净利润增速更是飙升至75%。

    0 2025-10-31
  • 山东博兴供热民企拒绝担保发债 4亿资产被县属企业查封接管

    甘肃岷县投资3.7亿民营供热公司被政府主管部门一纸文件强行接管一事,无独有偶,在山东博兴,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件,套路如出一辙:投资4亿、运营15年的民营供热企业曾因安全供热获得博兴县住建局发文表彰,被接管前却又被指责“常年供热不达标”。

    0 2025-10-31
  • 股权遭冻结、虎彩印艺陷债务危机,泰山啤酒困局待解

    虽然一手将泰山啤酒打造成为国内啤酒行业的一匹黑马,但是虎彩集团却被自身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垮。现如今,虎彩集团控股子公司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而受到大股东的拖累,泰山啤酒的多数股权也遭到轮番冻结。

    7 2025-10-30

热门排行

更多 >>